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

题型:综合题

题目: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20/4d97213037e25dc3887a5913d8ef7823.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A、由 A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即失去2个电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可推知A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2=12,因此A、B原子的原子核外各有10个电子说法错误;故A说法错误;B、由A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即...

试题推荐
题型:实验题

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蓄电池的电动势约为2V,内电阻很小。除蓄电池、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压表V (量程3V)

B.电流表A1 (量程0.6A)

C.电流表A2(量程3A)

D.定值电阻R0(阻值4Ω,额定功率4W)

E.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20Ω,额定电流1A)

(1)电流表应选 ______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蓄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__V,内阻r=__________Ω;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背景材料]
2011年3月12日,某造纸厂发生一起因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和缺乏救助常识而导致10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的重大伤害事故。
事故当日,该厂工人于早上7时停机,经过往浆渣池中灌水、排水的工序后,8时左右有2名工人下池清扫浆渣池,当即晕倒在池中。在场工人在没有通知厂领导的情况下,擅自下池救人,先后有6人因救人相继晕倒在池中,另有2人在救人过程中突感不适被人救出。至此,已有10人中毒。厂领导赶到后,立即组织抢救,经往池中灌氧、用风扇往池中送风后,方将中毒者全部用绳子拉出池来。由于本次中毒发生快,中毒深,病情严重,10例病人在送往医院后,已有6例心跳和呼吸停止,虽经多方努力抢救,至13日下午4时20分,已有4人死亡。
事故原因调查与分析:
(1)中毒现场有害气体的测试及中毒化学物质的鉴定。浆渣池外形似一倒扣的半球状体,顶部有一个40cm×60cm洞口,工人利用竹梯从洞口进出清洗浆渣池。走近洞口,就闻到一股较浓的臭味,事故发生后,在洞口处用快速检测管对洞口内10cm处的气体进行检测:硫化氢(H2S)55mg/m3(国家卫生标准为10mg/m3),一氧化碳、氯气和氯化氢未检出,可以推断,在实行向池中通风、送氧之前,其浓度一定更高。根据中毒病人的发病及临床特征,将本次中毒诊断为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
(2)浆池硫化氢产生的原因。造纸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含硫化学物质,通常的情况下,由硫化氢引起的职业危害多发生在蒸煮、制浆和洗涤漂白过程中。如果含硫的废渣、废水长时间存放在浆渣池中,再加上含硫有机物的腐败,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硫化氢气体,由于密度较大(1.19kg/m3)而沉积于浆池的底部。
(3)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硫化氢是剧毒的窒息性气体,在没有良好通风和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进入高浓度硫化氢环境工作的。但本次清洗浆渣池前,水仅灌注了四分之一,且工人在没对池内进行通风处理的情况下就下池清洗,随后一连串的救人更是在没有任何通风和防护的情况下进行的。
(4)缺乏安全及应急措施。现场调查发现用于鼓风的排污口处却没有鼓风机,连电源插座都找不到;清洗浆渣池的工人没有任何的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甚至连一根救助的绳子都没有,更没有发生事故时的抢救设备。
(5)缺乏劳动安全卫生意识、管理混乱。事故发生后,当我们要求厂方提供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时,厂方虽说有,但无论如何却找不到,不知放到哪里。如果厂里有安全监督员,并负责对整个安全程序进行监督,便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这起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了。
(6)缺乏必要的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本次中毒的10位工人,在该厂工作1~5年,却从未进行过有关的安全卫生培训和教育,不知道制浆过程中存在哪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对人体能造成哪些伤害。也不知预防措施,更不知发生紧急情况如何救治。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及其工作程序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