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

题型:材料题

题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 * * ”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月——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 * * ”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 * * ”。

材料三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徐迅《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 * * ”“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提出“中 * * ”,孙中山早期却提出“驱除鞑虏”,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中 * * ”概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旧的民族观念被打破,新的民族意识正在形成;救亡图存,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2)梁启超以振兴"中 * * "为号召,有利于借助清政府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的失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有利于分化瓦解清政府统治力量,发动广大民众推翻清政府统治。

(3)推翻清政府的目标已经实现;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团结各族人民维护民主共和、建立近代民族独立国家,提出"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观念。

(4)抗日战争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 * * 的民族独立,为民族振兴奠定了基础。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