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1700年间,中国的任何经

题型:综合题

题目: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1700年间,中国的任何经验都适应传统学术和敏感性结构。……1601年,以博学多才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传教士甚至被允许进入北京的皇宫,但是基督教传教士只有在学习儒术的端庄外表举止后才能与宫廷学者来往。……当帝国在海外威力强大,国内一派太平、富庶、风调雨顺、人的举止端庄雠、按照儒家学说的原则组织社会、礼遇那些皓首穷经的人一当所有这些都变成了现实时,为什么还需要任何人都更多地注意外国呢?

——引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晚清关于“中西文化差异”认知的变化

时间中国文化西方文化
咸(丰)同(治)时代旧式武器与运输机械武器与运输
光绪时代家族主义、专制政治、手工业国家主义、立宪政治、机械工业
——摘编自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

材料三 关于侵略的方式,欧美一派贪图金钱,主张把中国变成经济的殖民地;东洋一派更贪图土地,所以又主张把中国变成政治的殖民地。至于中国内为帝国主义文化即西洋文化全面宣传的一派,则比前两派还进一步主张把中国变成文化的殖民地。前一派夺我们的市场,中一派夺我们的土地,后一派夺我们的精神。

——引自叶青《全盘西化?殖民地化?》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简述晚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是如何发展的。这些认知先后引发了哪些改革运动?这些运动表明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与材料—相比)有何变化?(10分)

(3)材料三反映民国初期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出现了哪种倾向?材料三作者是如何评价这种倾向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10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对待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概括指出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8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18/fcff6e38f3230f4385e115f6d0e088e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由题意可得:U=I(R1+R2)=0.1A×(20Ω+40Ω)=6V;当开关闭合时,R1和电流表被短路,因此电阻R2消耗的功率:P=U2R2=6V×6V40Ω=0.9W.故答案为 6,0.9.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