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008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11月阶段测试15题)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

题型:选择题

题目:

(2008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11月阶段测试15题)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18/dcda94873cdb49aed2396ea8917e42d0.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德国苏占区。(2)实施了“马歇尔计划”。(3)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或遏制政策,确立自己...

试题推荐
题型:计算题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 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2的质量计算出Na2CO3

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

(1)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多少?(2分)

(2)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分)

《反思与交流》①从图中0~A点说明:在NaOH 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NaOH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相比,中和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