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是 A.亿万人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博大

题型:选择题

题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是

A.亿万人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15/f78aaf4695d5c3247f5730e20054f7f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392392+8×100%,=392400×100%,=98%;答:合格率是98%.故答案为:98%.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15分)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者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8分)

(2)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7分)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我们的出生,给我们的父母、家庭带来了幸福;我们的出现,给我们的朋友、集体带来了欢乐;我们还是一股注入社会的新鲜血液,用我们青春的灿烂笑脸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由此可见

A.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很有价值,有意义

B.我们的生命需要更大程度上的关爱

C.我们的生命价值比起社会上的其他人来说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D.我们的生命是各有特色的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