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

题型:材料题

题目: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二:宋元时期,我国海外贸易极为兴盛。精美的丝绸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物品。古代中国的瓷器外销以昌南镇生产的最为有名,有人把瓷器直接称为“昌南”,就是China。这逐渐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材料三:在黏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单字,再用活烧硬,成为陶字。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将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拆下可再用。

(1)这三种东西是什么?请用句简洁的话概括他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时,瓷器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请说出中国的瓷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根据材料指出此项发明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15/8e2507345c63bfc41cd905a76599c22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D两运动物体碰后合为一体,A减少的动量等于B增加的动量,知总动量不变;B选项叙述的情景,碰撞前后总动量为零,也符合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速率不同且相向运动,系统的总动量不为零,故碰后...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诗人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