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以下关于工作分解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各项计划和控制措施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以下关于工作分解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各项计划和控制措施制定的基础和主要依据

B.工作分解结构是面向可交付物的层次型结构

C.工作分解结构可以不包括分包出去的工作

D.工作分解结构能明确项目相关各方面的工作界面,便于责任划分和落实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15/350584f92d532452fcb6064bfae3a9c0.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B题目分析:本题材料中“农家书屋工程”,属于公益文化事业,大力发展农家书屋工程,对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先来看进口商品,早期占最大比重的鸦片,到1914年已为数不多,且日益衰落。棉纱和棉布仍是最重要的进口商品,数量大增,尤以棉纱增长为速,但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已降低,煤油是这期间增长最快的进口商品,由1894年的近7,000万加仑增至1914年的2.25亿加仑,连同汽油,值3,464万海关两,约占进口总值的6%。钢铁、机械、铁路材料;交通工具的进口量在这时期都大量增长。虽然这四项加起来在 1914年的进口值只有3,362万海关两,占进口总值的5.9%,还抵不上煤油,但是与甲午前相比,已经是值得欣喜的迹象了,如果只强调它的小比例,难免不是割断历史。

——摘自《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

材料二 我国改革开放前推行的是一种极端内向的、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其基本点就是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它呈现出的贸易保护的特征有:政府通过关税以及对外汇、进出口的统一管理,或融管理与经营于一体,或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来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工业生产,扶持国内工业体系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这种进口替代战略不是按照工业化的一般进程,而是越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加工工业。在这一时期,为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的需要,我国以初级产品的出口从苏联、东欧国家换回机器和成套设备,建立起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中心、密切联系国防工业的体系。同时也建立了一些一般消费品工业,实现了早期的初级工业化。到了60年代,由于大搞三线建设,由此兴建了一些三线工业并进一步加大了以国防工业为主导的机械加工工业。70—80年代初,由于引进项目的增多,进口替代型工业建设速度也加快了,一些基础原材料如化纤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摘自伍先斌《中国贸易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的原因及影响。(12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