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常言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谎者一旦把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常言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谎者一旦把谎言编造出,哪怕编造得再“天衣无缝”,理论上讲,最终也逃不脱科学家犀利的透视谎言的“神眼”。

谎言能不能被识破,关键在于说谎行为的发生是否能被证实。经过长时期艰苦的探索,现在科学家对谎言甄别和确认的手段已经相当配套和完备了。从贴身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流等生理指标,到远距离测量声音、人体气味、心理压力等生理变化指标,在科学家的“神眼”面前,谎言制造的迷雾已经难掩其身,无法躲藏了。

但这些手段还有不够完美的地方。由于人的情绪、意志、身体状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会使测谎仪发生误判。为了弥补这些细小的缺陷,科学家又开始了新的探索。美国神经生理学家劳伦斯·法韦尔发现,在遇到熟悉的声音、物体或姓名大约1秒钟后,大脑特有的意识活动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信号,他将这种意识变化产生的特殊信号命名为“门莫尔”,意思是“记忆和相关译码多层面脑电图仪回答”。也就是说,如果将与案件牵涉到的犯罪武器展示给犯罪嫌疑人,如果他确实是罪犯,这些实物信息就会引发他的回忆,这时,对他进行跟踪的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上就会出现“他曾经使用过”之类的表示“曾经经历”的特殊信号。这个信号之所以那么珍贵,关键是它的出现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控制,换言之,它只讲“真话”,不会“撒谎”。如果一个人在历史上曾经对另一个人比较熟悉,那么当他看见另一个的照片以后,不管嘴上是否承认熟悉此人,也不管他以多么镇定的姿态否认“曾经熟悉”的事实,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上都会客观地显示“曾经亲历”的特殊信号。

这个记忆跟踪技术的发明,可以帮助测谎者直接到说谎者的大脑中去发掘事实真相,提取说谎证据。

最近,还有一些神经科医生认为,既然欺骗是一种智力表现,那么,大脑中应该有专属于它的区域——撒谎区域,就像大脑中也有专门的语言区域一样。如果能够让仪器识别这些区域,那仪器就会用图像显示出大脑的谎言编制片断或过程,这样,谎言就完全无处藏身了。(选自《科学之谜》2005年第12期)

小题1:以下对“记忆跟踪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与案件牵涉到的犯罪武器展示给犯罪嫌疑人,如果他确实是罪犯,这些实物信息就会引发他的回忆。

B.犯罪嫌疑人的大脑意识活动被记录图仪跟踪着,如果他确实是罪犯,有关实物信息就会使他说出事实真相。

C.记忆跟踪技术可以帮助测谎者直接到说谎者的大脑中去发掘事实真相,提取说谎证据。

D.记录图仪对犯罪嫌疑人的大脑意识活动进行跟踪,如果他确实是罪犯,有关实物信息就会使记录图仪上出现他“曾经亲历“的特殊信号。小题2:以下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实践证明,说谎者一旦把谎言编造出来,哪怕编造得再“天衣无缝”,最终也逃不脱科学家犀利的透视谎言的“神眼”。

B.说谎者在遇到熟悉的声音、物体或姓名大约1秒钟后,大脑特有的意识活动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信号,而诚实者不会产生这种特殊信号。

C.科学家能从贴身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流等生理指标,到远距离测量声音、人体气味、心理压力等生理变化指标,对谎言甄别和确认。

D.如果一个人看见一个熟悉者的照片以后,不管嘴上是否承认熟悉此人,也不管他以多么镇定的姿态否认“曾经熟悉”的事实,测试仪都会确认他在撒谎。小题3: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忆跟踪技术已经帮警方破了许多案子,谎言在它面前已经难掩其身,无法躲藏了。

B.特殊信号的出现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控制,换言之,它只讲“真话”,不会“撒谎”。

C.动物实验证明,所有生物的大脑中有一处专门的撒谎区域,这表明欺骗是一种智力行为。

D.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能够识别撒谎区域,用图像显示出大脑的谎言编制片断或过程。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13/891891aee9d7ce027bbc10e520bff73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如图,重10N的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物块,并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拉力F,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N时物块开始滑动,为维持物块匀速运动,以后拉力只需2.0N,则

[ ]

A.测力计的示数从0逐渐增大到2.2N的过程中,物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B.测力计的示数从0逐渐增大到2.2N的过程中,物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物块与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0N

D.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收入差距现象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a]二重性,即合理、合法且适度的收入差距具有积极意义,而不合理不合法且过大的收入差距会带来消极影响。现在,有人对收入差距问题产生了一些思想困惑,有的甚至提出了收入差距的产生和扩大是了积极性,还是[c]了积极性,是改革成功的标志,还是改革失败的表现,是奔向共同富裕,还是走向“两极分化”等种种疑问。对此,我们必须加以科学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现象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是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强调市场竞争的必须产物。[d]是通过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而产生的收入差距,[e]具有合理合法性;只要收入差距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负效用小于刺激生产力发展的正效用,就是适度的。实践证明,合理、合法且适度的收入差距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收入差距这个社会问题

B.作者批驳了收入差距有负面效用的错误观点

C.要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必然要出现收入差距

D.收入差距产生积极作用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