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除夕•甲鱼 清冷的一个早上,老萧被妻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除夕•甲鱼

清冷的一个早上,老萧被妻子支出门办年货。老萧是个作家,全村人都知道。但没人知道作家是做什么的。问过,做“反革命”被贬到这麻雀都不搭巢的地方来之前,你老萧挣谁的钱?他答:作家协会管饭。简称就是“作协”。人咬着问:做什么鞋?老萧笑,心里却委屈着什么。

雪残了,烂絮一样这处那处地摊着。天不清爽,没云也没太阳。老萧烦这片又浑又脏的天,路边的死草全黑了。树全精瘦,这里的土地把它们也饿着。

进了集,头家是个馄饨铺,老萧想买一碗烫烫冷的腑脏,转念又愧怍了。他工资被停发后,全家每人每月十二元生活费。他饭量大,抽烟,夜里读啊写地熬灯油,已经开销掉全家收入的一半还多。离开馄饨铺,他安慰自己:这种东西还有个吃头吗?中间那点肉馅像用挖耳勺填进去的。难怪这里人把“吃馄饨”叫成“喝馄饨”。

集上只有几个卖狗肉的。几条瘦狗腿朝天蹬着,肉冻黑了。问问价,老萧走开了。常纳闷这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狗,会养得活这么多狗?

老萧回到家,妻子堵他在院里,说有人等他回来帮忙写对联。老萧懂她意思;在这地方吃点好东西得瞒人。“买着肉了吗?”她低了嗓子问。

“看看去啊。”老箫下巴指向自行车后的一只麻包,只拿眼觑她。妻子凑近,见里面一团东西正运动。她一下子半张开嘴,转脸向老萧。

老萧从自行车后架上拎下麻包,然后对妻子掐着板眼说:“八斤一只鳖﹗”

妻子还要有话,两个候在屋里的村邻迎出来。老萧两笔字写得不坏,但他怕偷写对联。不论城里革掉多少东西的命,作田人却仍坚持要喜要福要发财.他们要什么不碍事,手迹却是他老萧的。一旦有人告发,这个萧某某被发配到穷山恶水仍不干好事,写这种封建思想糟粕,他日子就更难过了。于是他写“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村人期期艾艾请教:连根发财的毫毛也不见啊?他恐吓地粗起喉咙:哎,这是毛 * * 诗词。

快半夜时,来求老萧写对联的人稀落了。老萧提了把板斧开始围着那巨大的一只甲鱼打转,妻子孩子鼓励又恐惧地看他转。他边转边谋划:这样大个家伙该分三下里烧,中间腔膛里填上八宝清蒸;四肢头颈可以炖个汤,裙边要精致些烧,来个酿的。妻子扫他兴:锣齐鼓不齐,砧了大块一锅烩了事。

儿子想帮他,花了一个钟头,终把这只寿星老甲鱼逗露了头。起初拿枝筷子引它咬,但眨眼它便顺住咬折的筷子缩回甲里去了。二次用只铁勺柄,它却无论如何不睬。最后用截干玉米棒温存地桶、戳、诱,它才慢慢露头。那头一露,女儿“哇!”凄号一声跑了。那是副又阴险又悲哀的头脸,高高扬起时,颈上叠起极密的皱纹。斧落下时,以脚踏住它脊梁的儿子被它掀翻,重重仰摔在地上。

老萧振作起来:“好好烧它!烂烂地炖!”他恶狠狠指着它。

大家伙被挖净血后放进一只大盆,之后浇上热水,老萧妻子炸着头皮去触碰它。她伤着脑筋:能入锅的似乎并不多。裙边生满寄生虫,不得不扔。四肢也吃不得,厚硬得像箍了甲胄。只剩一只大壳,她横洗竖洗,才敢放它进锅。

半夜一点,一村人都来过,又走了。老萧搁下短掉多半的墨,快活着进了厨房。“咳,吃年夜饭喽!”

两个孩子从火边抬起脸,焦急和兴奋已使他们目光发直。“还在烧。”妻子答道:“这只老家伙要熬尽咱家一冬的柴!”

掀锅盖看看,浮着葱、姜、蒜的沸汤下面,那东西在锅底俨然不动,色未变,形也未变,老萧劝两个孩子先去睡,到时叫他们起。两个孩子不肯,眼期盼得更直。算算,他们有一年未见过荤了。又过一小时,一股厚厚实实的荤腥气捂上了人脸。

天灰灰亮时,荤腥已折磨得一家四口坐卧不宁。当一只盛着全部汤和体骸的大盆被端上桌时,人被这气味弄得有些晕眩了。它太浓太醇,逗人太甚,因此人近乎要窒息在它之中。

一切就绪,人正要朝桌中央的盆下手,院里传来闷闷的热闹。老萧站起身,掀窗帘一看,立刻木在那里。妻子孩子连问什么事这样惊吓他,他没话。全都挤到窗前,于是全没了话。一院子满是狗,满是饿走样的狗。它们一律微仰着脸,憧憬、膜拜般朝向这气味的来源。蓝的晨光中,它们闷声不响地坐着,卧着,亮着眼。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家老萧被下放到穷山恶水的地方,足以说明那个狂热年代知识分子所经受的磨难,也说明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受打击、被压制的社会现实。

B.老萧想买一碗馄饨吃而没买,是因为这里人把“吃馄饨”叫成“喝馄饨”。

C.老萧家想吃点肉都得瞒着大家,帮人写对联都怕写要喜要福要发财的内容,可以看出那里的人思想愚昧落后。

D.小说以点带面,重点写老萧家除夕吃甲鱼的情形,既写了老萧被当成“反革命”下放,又写了当时极其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恶劣的社会环境,更暴露了那个时代物质极度匮乏的事实。E.老萧哄两个孩子先睡而孩子不睡,是因为孩子怕香喷喷的甲鱼会被父母吃光。

小题2:简要说说文章第2自然段写景的特点与作用。(6分)

小题3:作家老萧为什么粗起喉咙恐吓地对村人说“哎,这是毛 * * 诗词”?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题目“除夕•甲鱼”,结尾却写一院狗的情形,你认为这样结尾恰当吗?请谈谈你的观点与具体理由。(8分)

答案:

小题1:选D,3分;选A,2分;选C,1分。

小题2:特点:第2自然段描写了残雪、死草、瘦树、又浑又脏及没云也没太阳的天,突出了这穷山恶水之地的贫瘠、黯淡、毫无生机。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物质匮乏的社会环境。(2分)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2分)②为下文买甲鱼、炖甲鱼等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烘托了主人公悲惨的生活与命运。(2分)(每点2分,共6分)

小题3:①对联写毛 * * 诗词,可见当时社会对毛 * * 的崇拜,也表明老萧为搪塞村人找借口;(2分)②对联写毛 * * 诗词,是老萧怕惹上麻烦,自己被发配到这个地方,仍然写这种封建思想糟粕,这句话折射了当时极其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恶劣的社会环境;(2分)③老萧这样做,表现了他谨小慎微的思想,也暗示了他人生的不幸遭际。(2分)(每点2分,共6分)

小题4:①恰当。(1分)这样结尾既照应上文第4段集上卖狗肉的内容;又虽夸张出乎意料但具有针砭时弊的作用,耐人寻味,令人思考;(3分)还能表现当时社会物质匮乏,人们生活艰难;(2分)还能凸显主旨,使人物悲剧色彩更浓,更具艺术震撼力。(2分))②不恰当。(1分)在连人都挨饿的贫穷地方,不可能会养活如此多的狗;文章第3段交代狗都成了案板中的肉了,活狗都有可能被宰杀了,这时又有这么多的狗不合情理;(3分)如此写老萧家除夕时甲鱼的香味,太夸张了;(2分)如此写也与老萧的思想性格有冲突,情节有些突兀,不合情理。(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题中,B项,强加因果,老萧想买一碗馄饨吃而没买,不是不想吃,而是吃不起;E项,“怕被吃光”不对;C项,“思想愚昧落后”表述不准。

小题2:

题目分析:解答此题,应先明白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一般性作用,然后再根据文本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其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一般来说,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可以为情节设置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渲染气氛、暗示人物的命运,或者做好铺垫,等等。在小说第2自然段中,描写了残雪、死草、瘦树、又浑又脏及没云也没太阳的天,这就突出了环境的贫瘠、黯淡、毫无生机,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物质匮乏的社会环境。其作用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烘托了主人公悲惨的生活与命运。

小题3:

题目分析:回答此题,要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和人物心态等因素综合分析。在小说中,这句话的上文写的是老萧怕给人写春联,是因为若写“要喜要福要发财”的春联,他就要面临被批斗的命运;但写毛 * * 诗词,村人又不情愿,于是说毛 * * 诗词,既可见当时社会对毛 * * 的崇拜,也表明老萧为搪塞村人找借口,更是怕惹上麻烦。这句话折射了当时极其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恶劣的社会环境,也表现了老萧谨小慎微的思想,暗示了他人生的不幸遭际。

小题4: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目,虽说答案可以不唯一,但最好是认为原作恰当。理由可从照应上文、具有针砭时弊作用、能表现当时社会环境、能凸显主旨等方面分析。若认为不恰当,则应从不合当时社会现实、过分夸张、与老萧思想性格有冲突、不合情理等方面分析。

试题推荐
题型:多项选择题

下列对各种“价值”的解释,正确的为( )。

A.持续经营价值是指作为企业组成部分的特定资产对其所属企业能够带来的价值

B.投资价值是指资产对于具有明确投资目标的特定投资者或某一类投资者所具有的价值

C.剩余价值是指假设在未进行特别修理或改进的情况下,将资产中所包含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变卖处置的价值

D.特殊价值是指资产的价值量超出和高于其市场价值的部分

E.保险价值是指根据保险合同中规定的定义所确定的价值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