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设向量a=(1,x-1),b=(x+1,3),则“x=2”是“a∥b”的( )A

题型:选择题

题目:

设向量
a
=(1,x-1),
b
=(x+1,3),则“x=2”是“
a
b
”的(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13/49fbda39713d2fc7d823c2870296813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为了预防洗钱活动,规范反洗钱监督管理行为和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维护金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18分)                     

独立苍茫自吟诗

黑瑛

商品大潮中的弄潮儿不是诗人。虽然诗人也有“下海”的,但一旦涌到了潮头浪尖上,也就再也不是诗人了。

诗人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甚至,还要耐得住折磨。你看,屈子行吟泽畔,老杜衰病孤舟,历史从不在诗人的脚下铺上红地毯,诗人在红地毯上也走不完自己的历史之路。

16 世纪时,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喜欢养马,也喜欢“养”诗人,凭他当皇帝的头脑和养马的经验,他认定:给诗人要喂点好的,但不能喂得太肥,太肥就不中用了。诗人们自己似乎也颇了解自己身上的这种缺点,19世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给他一个诗人朋友的妻子写信说:自从你给了他幸福,他就很少歌唱了,诗人是苦恼的夜莺,折磨他吧!让我们再谛听他那苦恼而甜美的歌声。

你看,皇帝这么说固可姑妄听之,诗人们自己这样说,就不免使人感慨了。

当然,“折磨”诗人让他唱出痛苦但美好的歌,不应只是指爱情在诗人心中的激荡。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可能使诗人们牵肠挂肚;人事、时事、古今事,也会使诗人们反侧难平。如果这也可以叫做“折磨”,人们倒是有理由相信:只有在这种“折磨”中诞生的诗,才有可能焕发出血光火色般的辉煌!

只是,这也难为了诗人和想要成为诗人的人——谁让“诗”也要穷而后工呢?

穷而后工,不只是生活的困穷,但也包含生活的困穷。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田园”,但还要在南山下种他的豆。显然,如果你以为只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能作个诗人,那你就误解了陶渊明,也误解了诗。

还有在中国古代诗坛坐头把交椅的杜甫,他那顶诗圣的桂冠也是“穷”而后得的。显然,如果你以为只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可以作个诗人,你就误解了杜甫,也误解了诗。

为什么诗人总是为“穷”所纠缠?这事有些一言难尽。

诗, 应该蕴涵着、表现着人世间最真的、最纯的、最美的东西,真正追求“诗”的诗人,也必然是用自己的赤心去追求人世间最真、最纯、最美的东西,为此,他就必须甘于在自己心田里保留一片超脱于世俗之上的净土,也必须敢于为坚持这片净土而竭精尽瘁。这样一来,诗人生涯中就难以避免与“穷”字打交道了。这倒不是诗人天生“贱骨肉”,总愿自讨苦吃。

其实,诗人又何尝没有些怨气?苏轼有句云:“平生文字为我累”,甚至还说过“人生识字忧患始”的话,你看,作诗吃了苦头,竟连“人文之本”的文字也骂起来,可谓怨气冲天了。史家评论说,论器识、议论、文章、政事,苏轼都是宰相之才。如果下点“韬晦”的工夫,不以诗文张扬,也许不致“命穷”如此。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这样,苏轼还能是现在人们心目中的诗人苏轼吗?

是什么使得诗人们虽“穷”而执着不已呢?这是由于诗人的心中有一个世界。诗人心中的这个世界里,装着天下的忧乐,装着古今的沧桑,却惟独没有装着“自己”。

正因为装那么多,诗人才“累”;正因为不顾自己,诗人才“穷”。但是,也正因为要装那么多,诗人必须忘怀自己;正因为忘怀自己,诗人才能“穷”而忘忧,“穷”而执着,“穷”而后工……

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被困“绝粮”,弟子纷纷离去,一派穷途末路的光景。这时,直性子的子路很想不通,他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想了想说:“君子固穷。”稍停,孔子又说:“小人,穷斯滥矣!”这里,孔子是说的君子和小人,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说的是诗人中的君子和小人,君子、小人中间的诗人。

“固穷”,穷而益坚也;“穷斯滥”,一穷便乱来也。

繁花乱眼身外事,独立苍茫自吟诗。“折磨”自己吧,谁要你愿意做个诗人呢!

小题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诗人要耐得住清苦与寂寞,那些涌到潮头浪尖上的“弄潮儿”,是做不了诗人的。

B.“折磨”诗人能让他唱出痛苦但美好的歌,不仅是指爱情在诗人心中的激荡,也指其他各种事,使诗人们牵肠挂肚。

C.诗人要用自己的赤心去追求人世间最真、最纯、最美的东西,因此他们乐于与“穷”字打交道。

D.诗人心中有一个世界,装着天下的忧乐,装着古今的沧桑,虽“穷”而执着不已。小题2:下列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文章一开头,就以“大潮”作比喻,以极强的感染力渲染了时代通病——在今天“商品第一”的现实面前,诗人们也难以免俗,已经失去了诗人的品格。

B.苏轼一向被人们赞叹为胸襟开阔,豪放豁达,但本文中却详写到了他的怨气与“韬晦”,视角独特,评价中肯,还原了苏轼“人”的特点。

C.诗歌“穷”而后工,其中“穷”不仅指诗人个人的生活处于艰难穷困之中,更指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艰难动荡,诗人有太多不幸遭遇,难以施展忧国忧民的抱负。

D.本文文笔清新,大气厚重;既有中国古代诗人的沉重背影,也有国外诗人的独特感悟,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冲击。小题3:结合全文内容回答,诗人为何总是为“穷”字所纠缠呢? (4分)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让我们再谛听他那苦恼而甜美的歌声”此句中,“苦恼”和“甜美”分别是指什么?

(2)“穷而后工,不只是生活的困穷,但也包含生活的困穷”这句话是否矛盾?

小题5:文章结尾用孔子的事例的作用和好处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