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地籍档案管理模块可分为______等功能。 A.地籍档案入库 B.地籍档案分类整理

题型:多项选择题

题目:

地籍档案管理模块可分为______等功能。

A.地籍档案入库

B.地籍档案分类整理

C.地籍档案调阅管理

D.地籍档案查询与检索

E.地籍档案汇总保存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13/0c1092a47ea49d6af6265fe4670b13b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5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广东、江苏、浙江第三产业不同时期年均增长情况比较 (单位:%)
1978 1985 1990 1995 2000 2002 2003
广东 23.6 30.4 35.8 34.7 39.3 40.6 38.4
浙江 18.6 24.5 26 32.1 36.3 39.4 39.7
江苏 19.8 17.9 29.5 30.9 36.3 37.4 36.6

广东、江苏、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单位:%)
1979~1990 1991~2003 1979~2003
广东 15.9 12.5 14.1
浙江 12.5 14.7 13.7
江苏 14.3 14.2 14.5

从1990年至2003年,浙江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上升了几个百分点( )

A.2.6

B.7.1

C.13.7

D.39.7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自屈原开始把它(“木”)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然则“木叶””与“落叶”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对下列词语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树”具有繁茂的枝叶,能给人以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

B.“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可以给读者带来清秋的气息

C.“落木”,显得很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D.“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十分一致,给人枝繁叶茂的感觉,备受诗人们青睐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