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岩土勘察是在对( )进行分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确定勘察等级。 (1)工程类型及其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岩土勘察是在对( )进行分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确定勘察等级。
(1)工程类型及其可能产生的破坏后果;
(2)场地的地形地貌、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环境、场地对建筑抗震的有利程度等条件;
(3)地基的岩土类型和地下水的影响等条件;
(4)施工条件。

A.(1)
B.(1)(2)
C.(1)(2)(3)
D.(1)(2)(3)(4)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12/4cf088ec11b7efbbf837540112b6e0e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从小说史的角度考察,文言小说有它自己的发展系统,它起自六朝志怪,盛于唐代传奇,可是从宋代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时的作品“既平实而乏文采,...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恶,其善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则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做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整理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软实力”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