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是元素的单质失去最外层1个

题型:选择题

题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是元素的单质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I1逐渐增大

B.元素的电负性是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大小的一种标度,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C.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中一定含有阳离子,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阴离子

D.原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11/6f20a6af341afb0845290ee140f07dc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30.001=-0.1,则无理数有:5,π2,共2个.故选B.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5题,共18分)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ƒ。’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注】 齐桓、晋文之事: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胡龁:人名,齐宣王的近臣。ƒ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称为“衅钟”。

小题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述说

B.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王:君王

C.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

D.则王许之乎许:相信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①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①闻其声,不忍食其肉②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句子中“之”作为宾语前置标志的一项是                              

A.莫之能御也

B.臣未之闻也

C.何陋之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孟子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的话推掉了,把行霸道之事撇开而转入了谈论行王道之事。

B.孟子利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齐宣王“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

C.孟子用启发式解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宣王因此对孟子说的“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话表示衷心悦服,从“于我心有戚戚焉”可知宣王的内心感到有所触动。

D.孟子以精彩的比喻说明了“不为”与“不能”的根本区别,指出齐宣王没施行仁政,并非“不能”,而是“不为”。这些比喻十分精当生动,体现了孟子长于比喻的特点。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2)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