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某化学学习小组对铝与酸和碱的反应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I: (1)取形状、大

题型:问答题

题目:

某化学学习小组对铝与酸和碱的反应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I:

(1)取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铝丝分别与等体积的、PH相同的盐酸、稀硫酸反应,随反应进行,盐酸中生成气体的速率明显比硫酸中生成气体的速率快,对此原因,你认为合理的猜测是下列的______(填写相应的字母);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b.Cl-能促进此反应的进行

c.SO42-能抑制此反应的进行

d.硫酸使铝发生钝化

(2)为了探究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药品,填写实验方案中的空白部分.

药品:氯化钠固体、硫酸钠固体、硫酸铜固体、氯化铜固体、6mol/L盐酸、3mol/L硫酸、18.4mol/L硫酸、5mol/L硝酸.

方案: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铝丝和等体积的______(填写相应的试剂,下同),再向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固体,并振荡使固体溶解,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略.

实验II:

取足量的形状、质量均相同的铝丝分别与等体积的6mol/L的盐酸、6mol/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待反应停止后取出剩余的铝丝洗净、干燥、称量,剩余铝丝的质量关系是前者______后者(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观察反应后的液体,发现铝与盐酸反应后所得的液体是黑色浑浊的,试管底部有少量黑色沉淀,对此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猜想

同学们查找资料后获得如下信息: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铝所用的原料氧化铝是从铝土矿中提取的,所以得到的氧化铝中可能还含有微量的氧化铁和二氧化硅两种杂质,据此,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此黑色固体是铁单质,可能是电解得到的铝与杂质反应生成的,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猜想2:此黑色固体是硅单质,是电解得到的铝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的.

猜想3:此黑色固体是铝单质,是铝与盐酸反应时因反应过快而变成粉末分散到溶液中;

猜想4:此黑色固体可能是上述若干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相关实验:

将反应后所得的液体进行过滤、洗涤,分别取少量固体置于两支试管中,完成下列实验:

1向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固体是否溶解.实验时发现固体完全溶解,证明猜想______一定不正确(填“1”、“2”、“3”、“4”).

②向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固体是否溶解.实验时发现固体完全溶解,证明猜想______一定不正确(填“1”、“2”、“3”、“4”);

(3)得出结论

综合实验①②的现象,可推知猜想______(填“1”、“2”、“3”、“4”)是正确的,固体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07/c8f671297d5005511f32c115d8dade5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豆制品油炸时要注意,豆腐坯子含水量过低,或炸制时搅动过大,或坯子表面不光滑,或在温油中炸制时间过长,都容易产生豆腐泡喝油的现象。油温要控制好,油温过高,则不易起泡,引起“放炮”,很不安全...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缠脚是一种控制妇女的方法,是封建统治者所愿意看到的。从理论上说是没错,但是,缠脚从它最初发生到缠脚小到三寸,,有个很长的过程,象宋朝那样只是把脚稍缠得瘦点,不可能对妇女有什么限制。缠脚使妇女便于被控制,有利于黑暗制度的稳定之类的言论,应该是这种极端的病态式缠脚普及之后才产生的。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缠脚从最初出现到缠脚小到三寸,经历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

B.缠脚是封建统治者创造出来用于控制妇女、加强皇权的残酷政令

C.缠脚现象的出现和发展,或许是古代妇女某种习俗的病态演变

D.缠脚最初出现的真正原因可能不是作为封建统治者控制妇女的一种方法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