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现在的场地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A、草地 B、硬地 C、沙土地 D、塑胶地

题型:多项选择题

题目:

现在的场地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A、草地

B、硬地

C、沙土地

D、塑胶地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06/3fbb78e8652325f48ad5967ac85c93f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错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每一种方言都是一个大宝库,                                     。没有了语言,文化也荡然无存。

①每一种语言背后都站着它所对应的磅礴的文化

②任何一种文化的根本都是语言

③拥有各种各样精妙的表达方法和惯用语

④并且包含了文化的所有内容,一样不落

⑤也可以说是文学的材料库

⑥它们精准而有个性的表达效果令人拍案叫绝

A.⑥③⑤②④①

B.②①④③⑥⑤

C.③⑥⑤②①④

D.②④①③⑤⑥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

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角度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角度三

巨变之中国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 * * 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 * * 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摘编自[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亟变”的因素。材料中所谓的“政治改制运动”、“暴力反洋运动”各是指什么运动?作者为何推崇“政治改制运动”而反对“暴力反洋运动”?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