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选字填空。 括扩 包( ) ( )大 ( )张 ( )号 梨犁 ( )地 造( )

题型:填空题

题目:

选字填空。

括扩     包(     )     (     )大    (     )张    (     )号

梨犁     (     )地    造(     )     ( )花    鸭(     )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04/bfa7000fb5def43f4621d5601ee9a90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图(1)

图(2)

(1)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b接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接a。

(2)U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③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装置⑤。你认为装置⑤应加在__________之间(填装置序号)。瓶中可以放入__________。

(5)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其他溶液。你认为可将溶液换成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每小题3分。

黄州快哉亭记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稽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跟着

B.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斜着眼睛看人,谓伺机夺取。

C.将何往而非病:忧愁,不快乐

D.不以物伤性,将何而非快适:往小题2:下面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

A.相与枕藉乎舟中

B.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C.快哉此风。

D.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    )

A.将蓬户牖无所不快

B.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C.合汉沔

D.草木列小题4: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快哉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③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④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⑤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流之三变,但并没有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

B.文章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写:“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和可以凭吊故迹。

C.本文表面是写黄州快哉亭,实写人生态度,“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造而非快?”

D.文章自然引录宋玉的《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这里提到宋玉将风分为雌雄,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