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5年5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 5月1日,销

题型:问答题

题目:

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5年5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 5月1日,销售产品100万元,增值税税率17%,成本60万元,款未收到,现金折扣条件:5/10,2/20,N/30。对方于5月9日付款50%,于5月15日付款30%,余款于5月28日全部付清(假定现金折扣不考虑增值税)。
(2) 5月2日,销售产品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款未收到。10日因产品质量问题,对方要求折让40%,经协商同意购货方的要求,并从购货方所在地税务部门取得“销售折让证明单”。货款已通过银行结算。
(3) 5月6日,A公司委托B公司代销一批商品,价款1万元,成本0.6万元,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人,5月20日,A公司收到B公司的代销清单,商品全部售出,25日,收到B公司交来的货款。B公司以1.2万元的价格外售,款已收到。
(4) 5月30日销售产品一批,价款50万元,成本30万元。商品已发出,专用发票已开。该批产品需要安装,且为重要步骤,安装尚未完工。
要求:编制A公司有关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03/20f8907c8bc2e5c3af190abef4465fa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解:(1)39千米;(2)7.8升。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案情:2006年4月,北京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分公司经理黄某与本单位副经理李某、销售科长郭某(三人均为某国有汽车集团委派)一起,将13万余元货款投入他们在深圳开办的一家美食城,该美食城因为经营管理不善亏损,货款无法收回。另外,李某在担任北京某汽车有限公司经销部副部长期间,从某公司收货款20万元,并提走2辆高级轿车。后李某将该公司欠该汽车公司的货款冲减了32万余元,从而将这20万元货款非法占有。
2008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黄某、李某、郭某涉嫌挪用公款、贪污罪提起公诉。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三被告人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其行为不构成挪用公款罪而构成挪用资金罪;对人民检察院指控李某非法占有该汽车公司20万元货款的行为,认定不构成贪污罪。后以挪用资金罪分别判处三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至6个月不等的刑罚。
一审宣判后,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抗诉。2009年7月1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三被告人均系某汽车集团(国有企业)委派的干部,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13万余元进行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李某具备贪污罪的主体身份,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检察机关的抗诉理由成立,予以采纳。于是撤销一审判决,分别改判黄某、李某、郭某有期徒刑3年、13年、1年。
问题:

一审法院能否对起诉涉及的部分内容不予认定为什么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