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针对近年空气污染日益严峻,雾霾天气增多,某校九年级学生组织调查小组展开调查,请你

题型:开放性试题

题目:

针对近年空气污染日益严峻,雾霾天气增多,某校九年级学生组织调查小组展开调查,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问题。

【报告学习】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 * * 永续发展。

(1)运用国情知识,说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 * * 永续发展。”的道理?(4分)

【三思后行】

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中国西南和华北地区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天灾也占据一定因素,但是人祸因素终究占着主因,责任意识的淡薄。无限制的开采石化能源,肆意的排放废气,汽车井喷式的增长,造成天文数字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尾气排放量,这些问题都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谈谈,作为公民应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4分)

【宣传教育】

(3)为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空气洁净,天空湛蓝,调查小组计划开展一次义务宣传活动,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2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327/cb96a86ca3ed0246250ec90644756b5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 B  2. B  3. A  4. C  5. B  6. B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保护遗产 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

  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和6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两大文化节日为契机,以“保护文化遗产 建设和谐文化”为主题的这次大型媒体行动,是文化部、中宣部宣教局、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等十余部门与央视社教中心联合制作的迄今为止关于文化遗产保护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力度最强的一次宣传行动。节目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对于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与此同时,刚刚闭幕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作为中国也是世界上举办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个节日,也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影响,并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政府对于文化遗产保 护工作的重视和关切。

  我们注意到,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个性化,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极为重视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越是全球化,越应当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个性,否则就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自我。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一个民族文化的DNA。”这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DNA是生命个体在生理上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标志。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以物质或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建筑、器具、书画、习俗礼仪、手工技艺、表演艺术等以及与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元素,经过时间的“千锤百炼”存留至今,凝结着历史的必然选择,凝聚着人类的集体记忆。这些记忆犹如人类进化发展的固化的或活态的“基因”,历经沧桑而脉络不断,成为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蕴,彰显着民族的文化身份和民族性格。

  这些年来,由于我国政府以及民间各方面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逐步强化,成效逐步提高。大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无论是“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能与时代、与生活、与群众建立联系,那么其价值就不能得到体现,其保护和传承就无从谈起。正因如此,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有活态思维、平民视角、发展眼光:活态思维,就是使文化遗产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鲜活起来,在本土与国际的对话中凸显出来;平民视角,就是要探索一条使文化遗产贴近大众的模式,使其在最朴素的“文化回家”当中彰显人文精神和实 用价值,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发展眼光,就是把文化遗产放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锤炼提纯,使之适合我们的时代,而不是固守陈规、一成不变。

  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全民族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包括政府的政策自觉――文化政策的导引和管理;学者的智力自觉――观念与知识的阐述和支持;媒体的宣传自觉――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活态”传承人的传承自觉――文化的自信和坚守;还包括广大民众的参与自觉――更多的人积极投身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如此,这项传承文明、造福子孙的事业才会曙光照耀、生机一片。

1.下列有关“文化遗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既包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包括与之相关的文化元素。

B.文化遗产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它凝聚着人类的集体记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C.文化遗产不仅指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更主要的是指极易被人忽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要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落实到实处,就必须使其与时代、生活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

2.下列对题目中“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就是要维系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的性格和文化身份。

B.“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指要设立诸如中国文化遗产日这样的纪念性节日,以产生良好的国际影响。

C.“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指要保护各个民族文化,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个性化。

D.“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就是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生活和群众联系起来,使之得到保护和传承。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举办,充分显示了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采取保护措施的必要性。

B.文中“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是指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以补充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C.“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一个民族文化的DNA”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表明传统文化是彰显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性格的标志。

D.这些年来,由于政府、民间有识之士的不断努力,我国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成效逐步提高。

4.根据原文,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中表演艺术的相关文化元素包括:脚本、脸谱、服装、道具、唱白、舞台设计等。 B.保护文化遗产,并不代表对文化遗产要全盘肯定与吸收,它应该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更适合我们的时代。

C.在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个性化问题上,人们对文化的多样性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对民族的个性化有所忽视。

D.作者提出了保护文化遗产 的看法,表达了关于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如何体现,其保护和传承如何实施等方面的见解。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