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课文《我用残损的手掌》,回答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课文《我用残损的手掌》,回答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统领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当时祖国半壁河山沦于敌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善用比喻,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解释下列比喻的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里是太阳,是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形的手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是用什么线索把广泛的描写对象贯穿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描绘美丽的家乡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诗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的前后两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319/c6b08cae6262201094578cad35e7ee3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B, E解析:纳税人采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销售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支付首笔货款或者开具应支付货款凭据的当天。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是“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初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翻译成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据此回答

1~2题。

1.《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 ]

A.文化无处不在

B.不同意识形态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C.不同国家文化完全不同

D.文化呈现出各具特点的色彩 

2.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这说明 [ ]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C.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生活的体验

D.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