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面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庠序/端详蛰伏/海蜇鸡豚/涿郡牲

题型:选择题

题目:

下面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序/端伏/海豚/涿郡牲/狗彘之

B.没/城马/菁/草闭/敷衍

C.自/脖量/训悌/娣穿/发难数

D.蜒/委勉/衣碣/竭力装载/载入史册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313/89dca16c28ace32812fdfdf8246c521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E解析: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是失真度,而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和颗粒度为物理因素。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B.则虽死不恨:仇恨

C.女为说己者容:打扮

D.今日之事,臣固诛伏:服罪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2分)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他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B.赵襄子开始放掉行刺未果的豫让,是因为豫让是个义士,后来赵襄子不想释放再次行刺的豫让,是因为赵襄子认为自己对待豫让已经仁至义尽了。

C.豫让伏剑自杀前作了最后一搏,三次跳起来向赵襄子扑去,但只是刺破了赵襄子的衣裳,最终未能替智伯报仇。

D.豫让要舍命为智伯复仇,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他的人格。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或课内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4分)

(2)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3分)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3分)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3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