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is a (71) ro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is a (71) routing algorithm that (72) work done on theOSI IS-IS intradomain routing protocol. This routing, as compared to distance-vector routing,requires (73) processing power. The (74) algorithm is used to calculate mutes. OSPFrouting table updates only take place when necessary, (75) at regular intervals.

A.distance-vector

B.link-state

C.flow-based

D.selective flooding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116/bfb26b513b7a640448c79c3bdd6d2bb0.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错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请完善程序(程序文件名:Java_3.java)并进行调试。请在下画线处填入正确内容,然后删除下画线。请勿删除注释行和其他已有的语句内容。
题目要求:
编写程序完成类Java_3的完整功能,该类定义了几何点对象的操作。
该程序的运行结果如下:
x=5 y=5
Location is(5,5)
x=8 y=9
Location is(8,9)
源程序:
 public class Java_3 {
  int x,y; //点的坐标
  public Java_3() { }
  public Java_3(int x,int y) { (1) } //构造方法,对(x,y)进行初始赋值
  public Java_3(Java_3 P) { (2) } //构造方法,将P的坐标赋值给(x,y)
  //以对象的形式返回当前点的位置
  public Java_3 getLocation() {
   Java_3 p= (3) ; //实例化一个Java_3对象p,其坐标是(x,y)
    (4) ; //返回对象p
  }
  public int getX() {return x;} //返回点的横坐标
  public int getY() {return y;} //返回点的纵坐标
  public void move(int x,int y) {this.x=x;this.y=y;} //把当前点移到新的位置(x,y)上
  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x+","+y+")";} //以(x,y)的格式返回点的位置
  public void translate(int x,int y){this.x+=x;this.y+=y;} //在原有坐标上分别增加x和y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Java_3 P= (5) ; //生成一个对象(5,5)
   System.out.println("x="+p.x+"y="+p.y);
   System.out.println("Location is"+p.toString()); //12(x,y)的方式打印坐标的位置
    (6) ; //在原有位置上增加(3,4)
   System.out.println("x="+p.x+"y="+p.y); //打印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值
   System.out.println("Location is"+p.toString()); //以(x,y)的方式打印坐标的位置
  }
}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阅读以下关于I/O系统处理能力评估的说明,在回答问题1至问题3。
拟建设的某事务处理系统数据交换非常频繁。经过初步分析,存储子系统的I/O性能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响应时间。目前主流磁盘的容量为40GB和80GB两种规格。采用不同规格的磁盘,存储子系统的I/O性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产生不一样的成本。评价使用小容量或大容量磁盘每秒每个I/O操作的成本,对于选择恰当的设计方案意义重大。
经过调研,该项目的系统分析师小刘得到了以下与存储子系统有关的部件的性能和成本说明:
(1)CPU系统,成本是20000元,处理能力是2500MIPS。
(2)主存的带宽是16字节,访问周期是10ns。
(3)1000MB/s的I/O总线,可连接20个Ultra3 SCSI总线和控制器。
(4)Ultral3 SCSI总线,成本是500元,传输速度是160MB/s,每条总线最多可以支持15个磁盘,执行一个磁盘I/O操作平均增加0.3ms的开销。
(5)每个磁盘I/O操作需要使用50000条CPU指令。
(6)安装磁盘的驱动器盒,成本是每个驱动器盒1500元。为磁盘提供电力和降温,每个驱动器盒配置一条SCSI连接线,可以安放80GB磁盘8个或者40GB的磁盘12个。
(7)无论是大容量磁盘还是小容量磁盘,成本都是10元/GB,转速都是15 000RPM (每分钟15 000转),平均寻道时间是5ms,传输速率是40MB/s。
为了进一步进行定量评估,小刘假设磁盘存储容量必须是1920GB(大、小两种规格的磁盘不能混用),每次I/O的平均数据量是32KB,每次磁盘I/O操作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旋转延迟+传输时间,所有磁盘负载都是均衡的,而且所有设备的能力都可以得到100%的发挥。
说明:用IOPS表示每秒执行的I/O数量。

【问题1】
(1)CPU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大IOPS是多少
(2)主存能够支持的最大IOPS是多少
(3)I/O总线能够支持的最大IOPS是多少
(4)每个Ultra3 SCSI总线能够支持的最大IOPS是多少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